您好!欢迎访问江苏大有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0510-85618123   18168392208
您的当前位置:
养殖对虾的要注意了,暴雨转晴一定要预防这种疾病
来源: | 作者:wxdayou | 发布时间: 2019-07-01 | 376 次浏览 | 分享到:

强降水以后,天气突然放晴,很多的虾都出现了尾部甚至是全身肌肉白浊的现象,也有部分的对虾出现游塘,身体发红的现象,仔细观察发病的虾,在对虾的附肢,鳃下面会发现细小的气泡,这就是典型的气泡病的症状。

1、什么是对虾气泡病

当水中溶解气体过饱和时,气体可以通过某种途径进入虾体,并在其体内形成小气泡,比如附肢,从而影响对虾的正常生理功能,这就是气泡病。

 

2、诱发气泡病的原因

1)造成养殖水体中溶解气体过饱和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水中浮游植物量过大,光合作用过强,水流经过落差大的拦水坝时带入过多空气,抽水机提水管漏气等。

2)水温突然升高使水中溶解气体过饱和是导致对虾气泡病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对虾所生活的水环境温度必须首先突然降低尔后又骤然升高,即对虾经历了水温高→低→高的变化过程,才能导致对虾气泡病。

各种气体在海水中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各有其常数。在一定气体分压和体温情况下,各种气体在动物体液中的溶解度也各有其常数。

对虾属变温动物,其体温随水温而变化。对虾体液中氧溶解度的变化与海水类似,随着水温的降低,其溶解增高,氧含量增多。

 

当水温突然升高时,其溶解度降低,对虾体液中的溶解氧与海水中氧溶解度的变化与海水类似,随着水温的降低,其溶解增高,氧含量增多。

当水温突然升高时,其溶解度降低,对虾体液中的溶解氧与海水中的均处于过饱和。体液中过饱和的溶解氧游离出来,从而形成了对虾气泡病。

2)阴雨天后睛天是气泡病的发病高峰阴雨天后睛天,气温越高、阳光越强烈气泡病发病率越高。

晴天后阳光强烈,藻类光合作用产氧能力强;睛天阳光强烈的同时气温升高,使水温快速升高,也使水体中气体饱和度快速升高;阴雨天藻类部分死亡,睛天后藻类快速繁殖,增加了水体产氧能力。

 

以上这些因素都使水体在睛天后总溶解气体饱和度快速升高,当气体饱和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即发生气泡病。生产实践中多数气泡病都是雨后睛天发生的,特别是养殖初期水位又比较浅的池塘发病率更高。

3、对虾气泡病的病状

患气泡病时,对虾最显著的表现是鳃部或表皮下存在气泡。

在个体较大或患病严重的虾体内,气泡十分清晰,但多数情况下(如幼体)需要借助放大镜或显微镜低倍放大后才能观察到。

在鳃部,积聚的气泡使鳃部变得异常苍白,较大的虾患病后最初症状是快速异常的游动,接着呈现木僵状态。严重时,病虾在水面呈头胸部高、腹尾部低的状态漂浮。这一点与其他原因引起对虾死亡时的沉底现象完全不同。

 

 

对虾气泡病急性死亡一般只发生在水位1m以下的浅水池塘。更多的情况是在睛天中午到下午的时间对虾发生短时间的游塘,游塘的虾没有明显的“白鳃白尾”症状,或者见不到游塘,发病虾“趴边”或少量上浮,对虾少量死亡或次日见底晋有一定数量的死亡,刚刚死亡的对虾或还没有死亡的病虾明显发现全身肌肉“白浊”,或尾部“白浊”。

 

气泡病本身不可怕,主要是继发的细菌感染,尤其是弧菌的感染,对虾又喜欢吃死掉的同类,因此传染很快。

4、对虾气泡病如何治疗

1)加入老水,老水中的有机质多,藻类的种类丰富,浮游动物多,可以增加耗养。

2)泼洒有机酸碧水解毒灵,降低水体表面张力,使过饱和的气体先溢出水面,同时开动增氧机。增加气体交换。

3)泼洒芽孢杆菌,增加耗氧。

芽孢杆菌的作用已被公认。先进的发酵技术和制剂技术可以使每克产品中的菌总数量达到500亿以上。建议选择浓度适中的抑弧净水宝,适当消耗水中氧气的同时,还可以净化水质,抑制池塘中弧菌的滋生。

4)内服营养,增加免疫力。

维生素是维持生命的必要元素,人类每天也需要补充大量的维生素。水产动物,如小龙虾、螃蟹和南美白对虾等动物肠道较短、吸收能力较差,选择粉剂的复合多维更容易被养殖动物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