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期是河蟹养殖中关键的阶段,由于此阶段水温高、气候多变、投饵量大、排泄物多,极易导致河蟹适应力下降、水质及底质恶化加速、水草的净化作用减弱甚至死亡腐烂、疾病多发且传播迅速等问题出现。不少养殖户往往会因为高温期管理不善而影响河蟹生长,或因病害防治方法不当增加了河蟹疾病治疗的难度,甚至于有的养殖户由于用药不当加速了河蟹死亡或造成药害。现根笔者多年的河蟹养殖经验,总结出高温期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供广大河蟹养殖户参考。
一、水位管理
随着温度升高,水温也在不断地升高,在养殖过程中,这个季节应把水位加上来。高温期温度高,如果水位过浅,对鱼虾蟹的生长极其不利,从而导致水质变化。水质不稳定,会使虾蟹生长受到了影响。因此应添加新鲜水,将水位加上来。每次添加新鲜水时,有优质水源时,可以考虑在半夜或早上,将水位加上来。如果养殖面积大,一次性加不了这么多水,可以将这些水在两到三天内打完。另外,加入新鲜水后,水体若有变化,我们应费功夫去调水,养水。我们应把水养醒了,无论是其水浑水脏,用适当的产品把水调清调醒。然后进行养水稳水,稳定水体各项指标。
有的时候有人说外河水不好,所以我们应提前考虑,不能等河干水浅,没有好水时在着急,真正没有好水也可以使用深井水,晒一晒,然后可以加入到虾蟹池塘中。
二、保草护草控草,提高水草根系强度
蟹大小、看水草。高温期要保草、护草、养草。防止草腐烂,防止草根部腐烂,叶片发黄,衰败,死掉;有的草挂脏,萎缩,衰败,从而更容易引起水草的腐烂。水位上来后水草长得过高,就需要割掉三分之一的草头,防止露出水面。水草如果密度过大,也需要控制,需要拉稀、拉疏,水草虽然白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但是过量的水草晚上没有光照,也会大量耗氧。所以在维系水草正常生长的同时,也要持续不断的关注溶氧情况,及时增氧。
虾蟹生长过程中,缺什么补什么。保草护草,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在养护过程中多用底改产品,多施肥,增加水草的根系强度,水草生长跟虾蟹一样,也是一个吸收营养的过程。那么水草应该施什么肥呢,首先不缺氮肥,因为饲料残饵,虾蟹排遗物等经过转换经过分解余留下的很多很高含量的氮,所以不缺氮肥。最缺的是碳肥,陆地上草类植物根系扎在土壤里,空气中也富含大量的二氧化碳,可以直接通过转化成丰富的碳肥,而水草长在水里,所以需要人为地不断补充碳肥来增加水草的活力。
三、调水、养水、防水变
养鱼先养水。水产养殖动物是生活在水体中的,我们应保护好水质。调水养水防止水突变。防止水发浑发白,水质老化,甚至倒藻,会引起水发红,发暗,防止清水臭底。在养殖过程中水变,会使我们的虾蟹造成伤害,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去查一下为什么水体会有变化。对鱼虾蟹的保护来说,我们应用一些抗应激的产品(强力推荐绿生元复合多维)。然后复合生物净水剂和EM菌要跟上,稳定水质,调养水质。养殖过程中很容易变化,随着季节,温度,天气的变化,以及小虫子的死亡,藻类的死亡,都会引起水体的变化。造成缺氧,产生一些毒素。水质不好,虾蟹无法正常生长,所以应及时调水,养水。我们应花时间,多花精力,经常去观察,造成这些的原因及时解决。
四、注意季节天气变化,防止缺氧。
高温期天气变化大,要注意天气预报,及时应对,关注溶氧。尽量多开增氧机或微孔管道充气,循环流水。也有人用小水泵抽取底层水,抽水,流水,循环流动。在天气变化和增氧设备没有跟上时,我们需要在家中常备一些增氧片,同时在调水时使用富含氧离子的活性剂去打破水分子结构,疏水理气,使水的通透性更好,这样可以更有效地提高水的溶氧。
我们同时也要提高底部的溶氧问题,提高底部的溶氧量,从而消除地层的氧债,将大大缓解后半夜底部缺氧的情况。水体的溶氧70%到90%的溶氧都是藻类光合作用产生,释放氧气到水底,使得水体的增氧量增加,溶氧也增加,因此这就是培藻养藻很重要。
五、脱壳完成后及时投饵补钙。
六月下旬,河蟹脱四壳完成,温度升高,增加投饵。因为脱壳后,螃蟹身体在长大,所需的自身营养物质更多。壳硬之后,吃食能力也在增加。做好脱壳后,营养积累的准备。从而提高螃蟹下次脱壳所需的营养物质,尤其要多补钙。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脱壳期间少使用杀虫剂、杀菌消毒剂或者是一些抗生素类药品,刺激性比较大的药物尽量少用,能不使用就不使用,我们要做的是常保健增加营养,从而使得螃蟹能够正常的生长。再就是补钙,在螃蟹的生长周期中,需要不停的换壳,在换壳过程中,螃蟹的体力消耗是巨大的,从而对钙的需求量也是特别的大,为了增加螃蟹脱壳的成功率和存活率,就要加大对螃蟹营养的补充,在补钙的同时还要补充多种维生素,增强螃蟹体质和免疫力。第三壳脱壳不整齐,补钙的周期一般要在5-7天左右,从而减少脱壳不随、死亡的情况发生。
六、勤改底、除底臭、降污染
减少残饵粪便以及各种有机质腐殖质的污染,可以用生物底改和化学氧化底改交替集合使用,多种底改产品,少量多次交替使用。严防积累污染,防止底沉发酵酸化发热,防止夏天高温雷雨,闷热引起的返底,防止底部厌氧病毒的滋生和繁殖,所以我们还可以使用过氧化底改产品,提高底层溶氧,减轻氧债,减少底部有毒有害物质的产生。我们经常说保护水草,但六月份有的很早就浮上来了,造成底部烂根,黑根。水肥水浓,草上脏可以多用复合生物净水剂和碧水解毒灵净化水质,解除小分子污染。生物底改适用于分解大分子有机物,减少污染腐败的产生,产生营养,从而使得水草吸收促进了水草的生长,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生物底改的时候一定不能缺氧,如果一旦大量缺氧生物就大批量的死亡了,这时我们就需要提前把两个工作做好,一个是前期保证增氧,在就是先用过氧化底改减少耗氧,再用生物底改,生物底改应使用生物菌也是要保证溶氧下使用,比如EM菌,乳酸菌,芽孢杆菌等等,通过有益菌去分解消耗污染,转换营养,促进水体循环。更好地去保护水质,保证水体正常循环。
七、抑制青苔,防控蓝藻的爆发。
我们都知道前期,大量青苔滋生,青苔对养殖不利。现在温度升高一些,氧化上浮。能捞就捞,浮上来就捞,捞了总比浮在水面上好,已经到这个阶段,预防工作都已经做好了,既然有青苔浮上来了,将他捞掉,不要让他腐烂,影响水质,影响虾蟹健康。若是捞掉还在长,前面说到,青苔生长需要一定的营养物质,那就给他撤掉,所以多给点,不要让底部腐烂,发酵,酸化。底部产酸太多,青苔更容易生长,所以说尽量多给点转换污染。但是少量的青苔对螃蟹的养殖危害不大,静态可以作为螃蟹的饵料,而且在螃蟹养殖前期,螃蟹会在青苔底下生长。所以青苔氧化腐败是坏水,所以少量的青苔不会有影响。
蓝藻,意在防控蓝藻,蓝藻需要的氮源肥,氮源太丰富,蓝藻有营养就会大量滋生。蓝藻生长的条件有温度,阳光,营养,生长需要高ph,那我们根据蓝藻的特性去做好防控,有根据的去控制它,多改底,降解污染,降低ph,减少蓝藻的滋生。赶紧用氧化底改,生物底改交替使用,少量多次使用,尽量用多元有机酸去改变ph。蓝藻的生长有稳定的时期,发生期,生长期,衰败期。前期发生期蓝藻比较少,定期用生物菌可以预防控制住,但发现时有的已经好多天了,用生物菌可能用处不大。在发生期到生长期,控制其生长。等到高发期不再生长时,用蓝藻分解剂,去问用过的效果不错的去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