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已经进入夏季也进入我们养殖的螃蟹病害高发期,然而最让我们养殖螃蟹害怕的"抖抖病"也将到来!我们从事水产养殖的朋友们都知道,螃蟹一旦感染"抖抖病"基本上是无药可救,该病就是螃蟹的"癌症"基本没办法进行救治,该病死亡率在80%以上!帮帮水产养殖河蟹养殖技术交流群中,一位江苏宜兴市一位养殖螃蟹的蒋老板养殖70亩螃蟹,现在感染"抖抖病",发现以后进行消毒、解毒、改底和拌服药品,没有任何效果,现在每天就是从池塘中往外捞死螃蟹,从最开始的每天几只、慢慢的几十只、到现在每天捞出一两百只,看着就让人心疼!我们养殖螃蟹的朋友基本上都是生活子农村的农民朋友,辛辛苦苦来到水产养殖行业从事螃蟹或者小龙虾或者其他水产动物的养殖,我们都是想让生活更好一点,但是广大的从事水产养殖的农民朋友或者您不是农村的,都一定要好好学习养殖技术。今天我们就来分析螃蟹"抖抖病"的病因及预防方法。
欢迎各位养殖朋友加入螃蟹养殖圈子,共同交流养殖技术。
症状:螃蟹一旦感染"抖抖病"症状表现:得病螃蟹无力、行动缓慢、反映迟钝;鳌足的力量大大减弱,即使用手去感受感觉不到夹的疼痛感;从开始得病摄食减少到最后不摄食;掰开患病螃蟹观察鳃丝不齐、出现棕色、甚至会发黑;我们进行观察最典型也是最直接的症状为螃蟹爪颤抖、撑脚
。
那么螃蟹"抖抖病"的致病原因:①有机构说是治病病毒感染引起;②有研究机构说是螺原体感染引起;③有的机构说是螃蟹池塘水质差、底质差和重金属多等,造成螃蟹中毒引起。
我国大闸蟹养殖这么多年,现在依然没对"抖抖病"病因,形成统一的定论。据笔者这几年针对螃蟹养殖的跟踪统计,抖抖病发病大多集中在5、6、7、8月份,水温在27℃左右时为发病集中期,水温在27℃左右时底质腐败加剧,底质的恶化为病毒、螺原体提供了温床,导致其大量生长爆发。
现在已经进入今年养殖周期的夏季,我们农民朋友或者水产养殖大闸蟹朋友一定要提前进行预防。提前将高温期的计划做好,逐步的进行实施,那么螃蟹的这个"癌症"就不会到来。螃蟹在蜕三壳过后摄食量会大大增加,那么随着饵料的增加池塘中的蛋白质也会增加,像我们投喂的冰鲜鱼、玉米、黄豆和饲料池塘中的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就会成倍的增加。残饵、粪便和死亡藻类水草都会沉降到池底,打破原来池塘底部的原始平衡,大量的有机质富集到池底不能被及时的分解,而温度高就会腐败发酵,将会产生大量的氨氮,底部水体溶氧不足氨氮不能顺利的转化为硝酸盐,就会生成大量的中间产物——亚硝酸盐,亚硝酸盐超标就会破坏我们养殖的螃蟹、小龙虾等水产动物血液运输氧的能力,早晨生理性缺氧。
同时底部污染环境腐败发酵使有害菌大量滋生,螺原体和弧菌大量生成繁殖。大闸蟹为底栖生活,底部环境各种指标异常,缺氧、氨氮高和亚硝酸盐高,大闸蟹会爬边、上草和摄食下降,造成体质严重下降容易被致病菌和病毒感染,多方面原因造成了抖抖病的发生。
抖抖病的预防
1、 定期勤改底,及时将池塘底部有机质分解去除,预防夏季高温底部发酵产生大量毒素和大量致病菌繁殖。改底的产品种类繁多、琳琅满目。推荐大家生物改底颗粒和底佳靓(主要成分过硫酸氢钾复合盐)交叉使用。生物改底主要成分是耐低氧的复合菌,全方位360度无死角改底,而且对河蟹没有任何损伤。过硫酸氢钾被称为第五代消毒剂,绿色安全,对养殖动物刺激小,使用无残留,目前被越来越多的养殖户认可。
2、 勤补充有益菌,让我们的养殖池塘达到菌相藻相平衡,保持肥、活、嫩、爽,让我们养殖的螃蟹或者其他水产动物有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EM菌在水产养殖中的使用效果被广泛认可。但是EM菌发酵好的原液使用起来成本较高,而且经过厂家经销商长时间储存,菌的活力也会下降。近几年市场上比较受到养殖户欢迎的是EM菌菌种。养殖户购买回去后可以自己扩培。自己发酵的EM菌菌液使用起来成本低,而且现发酵的的菌液数量多活性好。
3、 夏季晚上一定要多巡塘,发现有爬边和上草头的螃蟹和小龙虾一定要及时进行增氧,打开增氧机、连续进水或者直接投放增氧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