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鱼养殖是我国的传统产业,在全国各地都有养殖,然而随着集约化、规模化的扩大,水体氨态氮及亚硝态氮的控制成为了水质控制的关键,其对鱼类及其它水生动物都会带来很大影响。
具体通过以下三点来解决氨氮的积累问题:
1、要十分注重科学,在水质管理、优质饲料、肠道保健等方面都能接受新的养殖观念和养殖技术,并坚持每半月调水一次。注意降温降雨后不能施肥,否则容易导致氨氮超标。
2、池塘水体在缺氧环境下,硝酸盐经反硝化作用形成大量的氨氮。氨氮在水体中的存在形式有二种,即对鱼类有害的分子氨和被浮游植物利用的离子铵,二者在水中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这种平衡常受水体的pH值影响,pH值增加,分子氨的比例增加,导致水产养殖动物出现异常反应。
3、坚持调水防病。对于水质和鱼病问题,不要抱着侥幸心理而疏忽预防工作。因为现在水产养殖的利润空间已经很薄弱,一不小心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引起大批量死鱼,就会导致亏损,所以调水、施肥一定要讲究科学方法。
我们降解氨氮的重要方法:
一、防氨中毒和鱼类应激反应;
二、及时补磷,以磷降氮;
三、施用有益菌,促进水体硝化菌的硝化作用;
四、由于pH值与氨氮呈正相关关系,pH值越高,分子氨也越高,其毒性就越大。因此水体的氨氮水平和pH值均高时,降氨氮要与调pH值同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