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汛以来,长江中下游降水量较往年明显偏多,而且多地湖泊、河沟、池塘水位猛涨,部分养殖产区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大批鱼虾蟹死亡或者逃逸,造成的损失极大。今年水灾横行,鱼虾河蟹是否会减产涨价?
存池的大量鱼、虾、蛙出现逃逸,养户损失惨重
受到连日来持续强降雨天气影响,湖北多地出现大量池塘、水库被浸情况。尤其是近日湖北江汉平原东部及其以东地区出现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其中有15县市大暴雨,特大暴雨主要位于洪湖、江夏、浠水、仙桃、罗田、嘉鱼等地,存池的大量鱼、虾、蛙出现逃逸,养户损失惨重。
“七八个鱼塘连成一片,旁边的农田被淹了。”荆门市沙洋宏兴饲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博文介绍,受持续强降雨影响,当地有不少鱼塘被淹,荆门一乌龟养户还跑了几万斤乌龟。公司水产养殖基地地势很高,目前受到的影响较少。
“潜江周矶农场的聂老板10亩的蛙池,跑了100来万尾幼蛙。”据潜江区域介绍,该蛙池大约有20来个箱子,1个箱子约有5万尾幼蛙,规格为15-25克/尾。受到暴雨影响,加上地势偏低,蛙池被大水漫灌,内网被冲垮,存蛙几乎跑光,仅仅是蛙苗、饲料等成本就损失了7-10万元左右。
洪水过后,复产无望,今年养殖户或颗粒无收
今年7月以来,强降雨引发的洪涝灾害造成安徽宣城、铜陵、池州、黄山、安庆、芜湖、马鞍山、滁州等多个地区不同程度受灾。上保河南,下保江苏,安徽王家坝闸十三孔全开,以1500立方米/秒的流量向蒙洼蓄洪区内泄洪。安徽7月18日18时将防汛应急响应已提升至Ⅰ级。截至今日,当涂马鞍山等地防汛形势依然严峻,多地防汛应急响应仍为Ⅰ级。
据了解,当涂县全县河蟹养殖面积26万亩、小龙虾9万亩,主要分为南圩、北圩,均有数万亩虾蟹养殖面积,这次受淹的主要是南圩,养殖面积2.6万亩左右,以虾稻产业为主,多出精品大虾。“这2.6万亩今年不可能复产了。”业内人士表示,现阶段当地小龙虾已经达到成虾上市规格,螃蟹也正进入四壳蜕壳高峰,规格一般在75克~125克/只之间,这次洪水过后,今年复产无望,养殖户或颗粒无收。
受灾的还有与安徽当涂接壤的江苏高淳产区。苏南高淳区与马鞍山市当涂县以石臼湖为界,是传统的螃蟹主产地,7月20日,高淳区接到通报,石桥镇南圩发生决堤。高淳胜利圩养殖面积约1.5万亩。“目前公母平均打样,大于2两的塘口相当多,明显感觉大于往年。”据了解,今年苏南地区河蟹整体养殖情况较为稳定,现阶段正是四壳蜕壳高峰,部分蟹塘正在蜕五壳,但“破圩的蟹农一无所有,螃蟹都被洪水冲走了。”
今年水灾横行,鱼虾河蟹是否会减产涨价?
江苏、安徽、湖北、江西等地都是此次洪水重灾区,不少地区均是河蟹养殖的重点区域,加上目前正是河蟹生长关键四壳、五壳期,这次“天灾”造成大量河蟹集体逃窜或死亡,肯定会对今年整体的河蟹产量有较大影响。
不少人看好今年螃蟹价格。安徽当地有人说,由于近两年行情低迷,有部分蟹农转养蟹苗,成蟹养殖积极性降低,加上一些围网禁养,今年成蟹整体养殖面积或减少一成;此外,由于今年雨水频密,容易造成水体低氧,滋生各种病毒害,增加河蟹发病可能性,6月份,有一线技术员就发出预警:今年“水瘪子”或全面暴发,截至目前,不少一线技术服务团队均完成调研反馈,以兴化为主的苏北产区“水瘪子”高发已成定局,河蟹成活率降低,也会对产量有一定影响,加上这次水灾,河蟹减产,价格或会提高。
不过,也有人认为,受疫情影响,今年消费形势并不乐观,河蟹价格仍是未知数。“不管怎样,养好螃蟹才是目前要考虑的。”业内人士认为,7月底8月份才是真正的病害高发期,蟹农要做好蟹塘管理防控工作,需特别留意水草水质等指标。
暴雨过后,建议使用“微生态清污稳水剂”净化水质,同时可以维持水质稳定,促进菌藻平衡。复合菌协同作用,分解水中有机质并释放无机盐,促进有益藻类和有益菌类均衡生长,保持池塘水不变色、不倒藻。